為讓小朋友能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玩耍,菲律賓教育部下令禁止公立小學老師在星期五出家庭作業給學生。
我還記得上學期末,校長希望我們在暑假期間除了讓學生有一般通用的暑假作業本之外,還要增加許多的額外練習的機會,例如閱讀或是數學演練之類的,我心裡想還好我帶的學生是畢業班,不然我可能也在為了校長的這一番話煩惱。後來暑假時跟羽球隊的小孩閒聊之下才發現他們的暑假作業多的誇張 ─ 做一本小書、去兒童故事館觀賞電影再寫學習單,或者是八篇作文、六篇閱讀心得然後還有一本厚厚的練習題,我看了看家長,他們說沒辦法,學校派的作業。

出作業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大多數的老師認為出作業讓學生完成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家裡面複習今天課堂上所教導的課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我也覺得這樣沒有錯,只是後來根據調查卻發現其實寫作業跟後面兩項沒有什麼關聯。對父母親來說,認真的父母親會盡心盡力的協助孩子完成作業,不過那些自認為有創意、夠活潑、附有練習和自省意義的作業在老師自己看起來是絕對完美,但是對家長來說,若不好好的仔細閱讀老師給予的指示,「完成孩子的作業」絕對是一場大災難,對更多那些還在要上班的家長來說這簡直是值第二次班。

上個星期有一個家長跟我說我出的作業跟以前的學校比起來很少,我想應該是讚美,不過在都市工作的Lavausp可能就沒這麼幸運;前一陣子他們學校舉辦親職日,教務主任早早就通知她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有家長對她的作業有意見。我不是一個很喜歡出作業的老師,並不是因為我特別懶惰改作業,我的學生才少少12個人,認真一點一個早自習就可以改完所有的回家作業,只是我認為扣除那些寫作業的時間之外,學生真的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

Jessie在他的社交網站裡寫上這麼一段話:「為讓小朋友能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玩耍,菲律賓教育部下令禁止公立小學老師在星期五出家庭作業給學生。」才過不久,立刻就有人回答:「那台灣的家長就會把小孩送到安親班。」

讓我來跟你們分享一個我大學時擔任家教的例子,那個家庭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爸爸是個公務人員,媽媽則在私人企業服務,一個國二升國三的國中男生是我的家教學生,再加上一個笑容絕對天真的小四女孩,大致上看來完全是沒什麼問題的家庭。我上課的時間是七點到八點半,但是在我上課其餘的時間,這男生幾乎是排滿的,下午放學後先去學鋼琴,然後六點五十的時候塞個麵包就進了房準備上我的家教課,才一下課又緊接著數學家教到十點,然後十點一到才開始洗澡、吃晚餐、寫功課,如果功課裡面需要採買一些材料,父母親則是會在我們上課的期間先外出買好。有好幾次我問那學生這樣累不累,他竟然回答不累。我現在想如果我當時堅決跟家長說這樣不好,我想我的工作也沒了,可能他們只會找其他老師來補這個缺口。我就這樣帶了他進入高中的殿堂,幾年後的九月我接到家長的電話說小孩考取國立大學,我除了恭賀之外,沒有其他的言詞。

這個問題也幾乎發生在我所認識的幾個羽球隊小孩身上,大部份的小孩下課之後要忙補習、要勤練球,還要在這些忙碌之餘爭取一點點時間完成學校派的作業和補習班給的練習卷,那家庭呢?難道家庭必須在這些事情之後有剩餘的時間才貢獻給家庭嗎?我不喜歡給我的學生出太多作業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都住在鄉下,沒有什麼補習班、才藝班的問題,如果我的學生每天回家為了完成作業到九、十點而犧牲了和家人一起看電視、一起互動的時間,我想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至於住在都市的孩子,我還是認為不管是工作再忙碌,或是自己認為自己的學識才能無法親自教導孩子的家長,絕對有時間和能力陪孩子和規劃孩子的活動,一起看看書、下下棋,甚至是固定一個時間外出散步都是好活動,我又何必侷限在教科書上的學習?

那怎樣的回家作業才叫做適量?我想這方面我還不是一個專家,不過我很不喜歡雜七雜八出了一大堆寫生字圈詞,然後又印了一堆學習單,感覺像是老師彼此間誰出的作業越多就越能表現出專業的樣子,每天出個四、五樣的回家作業對我來說都算多了!也別再問我放學後小朋友寫完作業要幹嘛,他們有家人,他們需要跟家人好好相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gran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